党群工作

当前位置: 首页党群工作医院文化 → 正文

医院文化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党群工作 > 医院文化 > 正文

【院庆专题:我与患者的故事】以护理之“桨” 助患者“乘风破浪”

发布日期:2024-10-22    作者:血透室 连颖逸    来源:     点击:[]

每个宁静的午后,阳光都会透过窗户,温柔地洒在渭南市中心医院的血透室里,映出一片和谐的画面:护士和患者聊着家常,穿插着透析注意事项,患者们互相分享透析心得,偶有幽默的患者讲个“段子”,引得大家开怀大笑。这里好似一个温暖的大家庭,但在这笑声背后,每天都上演着信心与勇气、乐观与坚持的故事。

李叔叔,血透患者,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男性,今年三月份开始,每周三次来血透室进行治疗。他前几次来时满面愁容,鲜与人交谈,眼神中无时无刻不透露着焦虑和恐惧。他每次透析血压飙升,对他来说,透析仿佛是与死神的较量。

因此,我总是对他特别关注,每次见面,用温柔轻松的语言轻声问候他。我知道,对于李叔叔这样的患者,除了身体上的治疗,心理的支持同等重要。每次透析前后,我都会花时间与他交谈、耐心的倾听,从日常琐事到他分享过去的趣事,鼓励他与病魔斗争,珍惜生命中每一段不同经历。慢慢地,他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,不仅会积极配合治疗,还会向我倾诉他恐惧透析的根源,原来是每次治疗前“惊心动魄”的穿刺。因为李叔叔血管短而细,极具挑战,稍不注意就会“扎穿”,短短一小截血管,失败一次周围的淤青得小半个月才能消散,下一次穿刺就会成为难题,这可愁坏了李叔叔!

身为责任护士,我得想想解决办法!我立刻给责任组长汇报情况,在多普勒超声下对李叔叔的血管进行全方位分析,拟定了两种切实可行的穿刺方案。通过科室讨论,最终决定放弃传统穿刺,为李叔叔建立更适合他的新型穿刺方式——“扣眼穿刺”,通俗讲就像“耳洞”一样,护士每次只需沿着隧道进针即可,不仅减轻他的痛苦,还能减少穿刺并发症。但它比普通穿刺更具难度,在建立“扣眼”初期需要同一护士反复穿刺十次左右才能形成“扣眼隧道”,且每次穿刺要求同样的进针点、角度、深度,甚至治疗床高度都要相同。

在与李叔叔反复沟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,我对他的血管进行认真规划,开始建立“扣眼”,每个步骤都做到极致严谨,将穿刺规范落到实处。在李叔叔透析时间与我休假冲突时,我毫不犹豫调整休息时间,提前在透析区等候为他穿刺,只为达到“绝对”的原点进针,建立“完美”扣眼。

一个月后,“扣眼隧道”建立成功并顺利使用,从此李叔叔再也没有多“挨过”针,血压也保持全程平稳。渐渐的,他对透析完全没有了抵触情绪,甚至激动的跟我讲“心头大患一解决,现在觉得透析就和吃饭睡觉一样,是个简单自然的事儿!”。

不久前的一天,李叔叔来透析时情绪有些低落。我察觉到了他的变化,便轻声询问。原来,那天是他的生日,他说“其实我都忘了,只是儿子刚打来电话,说上班忙,没时间来看我,发了红包让我给自己买块蛋糕,娃他妈也在外打工赚钱,我突然觉得,心里不是滋味!”

听了这些,我也忍不住心酸,决定为李叔叔准备一个小惊喜。在不影响透析的前提下,和科室护士姐妹利用休息时间为李叔叔布置了小型庆生活动。我们悄悄联系了李叔叔的儿子和妻子,让他们通过视频通话参与到这个特别的“血透生日派对”。视频连线成功,李叔叔看到屏幕上儿子开心的笑脸,听到阿姨温馨的祝福,还有科室医护人员为他唱起的生日歌,他眼睛里充满了不可置信和感动。视频要挂断时,李叔叔的儿子说:“爸,咱中心医院真不错,您精气神越来越好了,也越来越爱笑了!”当我将蛋糕递给李叔叔时,我看到他浑浊的双眼噙着泪光,哽咽的说:“谢谢你们,谢谢,这是我这辈子最难忘的一个生日,我……”

从那以后,李叔叔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,还常常与其他患者分享自己的透析心得,鼓励他们一起勇敢面对困难。我们和李叔叔之间的这段故事,成为了血透室内流传的一段佳话,它不仅体现了护患之间的深厚情感,更展现了在困难面前,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。

小小的血透室,浓浓的温情。对我们来说,每一次透析都不单单是一道程序,而是充满了爱与关怀的生命接力。我和我的护士兄弟姐妹们,用专业和爱心,为每一位患者划起希望的桨,助他们在艰难的透析路上披荆斩棘、乘风破浪。
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