党群工作

当前位置: 首页党群工作医院文化 → 正文

医院文化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党群工作 > 医院文化 > 正文

【假如我是一名患者】以心为灯,成为患者的光

发布日期:2024-07-01    作者:手术麻醉科 苏曼    来源:     点击:[]

"假如我是一名患者",当这样的主题切入我的脑海时,我不禁陷入了沉思……假如我是被病痛折磨的患者,我希望能遇见一名好的护士,就好比蹒跚行走在黑夜中的旅人,遇了一束光,能驱散黑暗,散发温暖,善良而正直,智慧而充满力量。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的我,常常会扪心自问,我做到了吗?我做的好吗?



南丁格尔曾经说过,“能够成为护士是因为上帝的召唤,因为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,能够照顾别人并使之康复是一种神圣的工作。”

假如我是一名年幼的小朋友,我一定非常害怕手术,害怕打针吧,我会希望遇到一位像妈妈一样的护士阿姨,轻声细语地鼓励我,还会夸我可爱又勇敢。最希望的是,她的手又轻又稳,一针打好,不让我在生病之余再遭受更多疼痛。

那是一名做疝气手术的3岁小朋友,进入手术室后看到陌生的环境,陌生的面孔,立刻哇哇大哭。当时科室还未设置儿童等候区,宝贝们进入手术室时便与家长分离,内心充满了恐惧。为了缓解患儿的术前紧张哭闹情绪,创造更多家长的陪伴时间,科室在患者入口处打造了一片“儿童术前等候区”,在墙面上粘贴了卡通图案,准备了各式各样的玩具,还配备了儿童转运车来分散患儿的注意力,并为患儿家属设置了陪伴座椅,宝贝们的等待时间不再是枯燥和紧张,而是被童趣围绕。

为减少患儿术前紧张恐惧,科室优化麻醉流程,开展患儿预麻醉,还开展了“亲情陪伴服务”,可由家属陪伴患儿进入手术间,待麻醉完成后离开,大幅度的缩短了患儿清醒恐惧状态下等待手术的时间。

术后麻醉恢复室的医护们充当起了这些孩子们的临时爸爸妈妈,宝贝们醒来后大哭大闹,嚷嚷着要找妈妈,恢复室的医护们会把他们抱在怀中,轻声安慰着“宝贝别怕,妈妈在这儿,等会就送你出去”......这样的情景在恢复室经常上演。

一位患儿的母亲这样说道,“孩子能在手术室边玩边等待手术,感觉时间过得快多了,和我们印象中冰冷的手术室截然不同,我们做家长紧绷的神经放松了许多,同时内心也是暖洋洋的。”

假如我是一名要做手术的女学生,我穿着单薄的病员服,有些冷,更多的是怕,我害怕陌生的环境,害怕冰冷的手术台,害怕未知的手术过程,我还很担心手术时身的裸露.......我多么渴望有一位和蔼可亲的护士姐姐牵着我的手手术,为我讲解麻醉手术的流程,给我盖上被子,尽可能地遮挡我的隐私部位,像家人一样陪伴我,给我安慰。

那是一位正值豆蔻年华的小姑娘,我清晰的记得她被推进手术间时紧张发抖的样子。我走上前去为她盖好被子,轻轻地握住她的手,她的手瘦弱冰凉,我不由得心中一阵怜惜,轻声问道,“姑娘你好,睁开眼睛看看,还记得我吗?”她微微睁开眼睛看着我,眼神里闪过一丝害怕,随即又多了一份惊喜。“你是昨天去病房看望我的手术室姐姐吗?”“没错,就是我。小妹妹,不要紧张,不要害怕,我会一直陪着你,放心吧”我边说边握了握她的手安慰着她,她眼神坚定的看着我,点着头说道,“谢谢你姐姐,我相信你们,我会好好配合你们的。”

假如我是一位需要手术的肿瘤患者,我很烦躁,愤怒还有悲伤,我希望护士能体谅我暂时的情绪失控和不配合,给我时间调整。希望护士们能用更多的耐心和善意对待我,不要只是机械生硬地告诉我应该做什么,而不管我此刻听不听得进去,记不记得住。

假如……假如……我希望这一切都不是假如,其实这样的假如并不遥远,上帝也不会因为我们拯救生命就赋予我们不生病的特权。当我们或我们的亲人成为一患者时,我也希望能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尊重和关心,希望得到正确的诊疗,精湛的技术,希望享受到便捷而温暖的服务。我也诚挚地期盼,在医患之间搭起一座心灵互动的平台,深化优质护理价值何在,患者良好的就医体验就是最好的答案。

今后,我将继续从“患者”的视角出发,共情她们的感受,为患者提供“安全、专业、高效、规范”的护理服务,以实际行动诠释我对护理这一岗位的敬畏和热忱,让我们的服务更有温度,让我们成为患者的光!

 
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