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0年院庆

当前位置: 首页90年院庆 → 正文

90年院庆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90年院庆 > 正文

【90年院庆征文选登】前行路上有你,真好!

发布日期:2021-12-31    作者:医学检验科 王鸿    来源:     点击:[]

作者感言:一代一代的渭医人,甘洒热血与汗水,守护秦东大地百姓康复。奋斗着辛苦并快乐着。我亲爱的战友、同事,同行路上,有你,真好!

1989年,我来到渭南地区医院检验科,如今已经30余年了。当时我22岁,也是科里最年轻的毕业生,资历早的大哥哥姐姐愿意把我们夸为科班出身。

一来医院听到好多有趣的事情,展示出一代一代渭医人的青春和乐趣。胡老师给我们讲他们刚来时都是十五六岁的小护士,6个人一个宿舍,初来乍到,医院算是给大家的福利。就是在几十里外有医院几十亩地,临冬是红薯收获季,每人一畦,自己想办法,挖回来就是自己的。

五十年前,一个穷学生刚毕业,衣服上谁没有补丁,还嘲笑他是资产阶级小姐,谁能买得起一辆自行车,只能扛着锨,镢头走几十里,走到哪里都饿得直挖红薯吃,也没水不用洗,把泥一捋,苦中作乐,生红薯,水分足又耐饥渴。那时候谁再有个男朋友,对他的人品绝对是个考验,不但要帮他的女孩,整个女生宿舍挖红薯都是你义不容辞的责任。挖回来的各人到放在自己床边,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。再下一季又是分胡萝卜,一个模式,那时候谁敢喊苦喊累马上给你一个资产阶级小姐的大帽子扣上,大家的思想觉悟都很高。谁家有困难,全院人一天就把困难户家里的粮食连收带种,顶着月亮就干完了。后来医院有了家属院,中医科王万全老师门前屋后临路,花草藤蔓特别漂亮,确是一道风景。他夫人自豪地说,自己七十多岁了,走在渭南解放路民主路上都很自豪,那些树都是她们年轻时种的,葱葱郁郁的。病灶上的李师傅是国家二级厨师,他做的包子、油条每礼拜一次,太好吃了,不准多买,够自己一个人吃就行,为的是能让病人吃上。还有那个是离休干部,全家三代都在医院工作,真是献了青春献终身,献了终身献儿孙。

我们医院能成为今天这么实力雄厚,业务拔尖的秦东首指的大医院,真是实至名归。从30年前我来医院,我们医院一直秉持专业素质提升为主,每年派年轻力壮的有十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中青年业务骨干进修,这就是我们的软实力。再加上科技日新月异进步,高档仪器的介入,更要专业的人才能把控好,把更先进的医术学回来服务于我们的病人。我就是22年前去四川大学进修血液病,当时能诊断的张老师已经退休返聘,它不能退,退了没人发骨髓报告了。从上级医院取得真经后,在工作岗位服务大量患者。白血病贫血的鉴别事关每个家庭的幸福,庆幸的是十多年来我没有一例错误报告,这也是自己工作的骄傲和自豪感。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,才知道精修学习的不容易。急诊科的姜大夫刚分来也是一个好姑娘,当时的120救护车只配备一名司机、一名医生。二十多岁的她一手抱着车祸者头部,另一手扶着压断的血糊糊的腿,满身是血,自己也紧张得满身是汗。一次一次,一年一年,一直这样跟着120救护车。还有产妇由丈夫抱着,他抱着新生儿,在半路上出生,没有断脐……这样历练成一名专家。

更有趣的是急诊科的王主任,120救护车接来了一个车祸患者,患者是一个“三无”病人,无姓名、无地址、无陪护,不说话,没钱,比较轻,但经过治疗后康复。看着这些一代一代人青春的故事,真为生活在我们渭南市中心医院的同事而骄傲,而自豪,他们用爱和汗水拯救了无数鲜活的生命。

我院多次派往非洲的医生,一天连续做十几个小时手术,展示了一个大国国医的担当。还有多次派往西藏的同事,让他们讲讲那里生活。他们说,只谈活,不谈生活,在西藏,活着,本身就很美好。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付出了辛劳汗水,无怨无悔的青春年华。

抗击非典,我们众志成城,火线入党,要求站在最前沿。新冠疫情,巾帼英雄援鄂有功。我亲爱的战友,自从大年三十离开家的那一刻,奔赴疫情战场,思念你的何止是亲爹亲娘,你们担负着领导厚重的嘱托和全院人的希望。核酸检测,检验科人夜以继日;支援新疆,英雄荣誉归来。现在的检验科,短短的几个月时间,已经培养出一批青壮年精英。军旅作风,拉出能战,战之能胜,核酸检测室工作人员每天穿上厚重的铠甲,湿透的衣衫,一进实验室就是七八个小时之久,防护严密,操作规范。

一代一代的渭医人,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前赴后继,在平凡的岗位辛勤奉献。我默默道一声:亲爱的同仁,战友,大家都辛苦了!前行路上,有你,真好!
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