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25日,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,门诊健康教育大讲堂第五十一期走进产科诊区,由门诊办公室联合疾控科,就儿童预防接种相关知识预先为广大孕妈进行了一场专题知识讲座。
疾控科田锦先后从认识疫苗、预防接种人群、疫苗认识误区,以及新出生宝宝需要接种的疫苗四方面展开讲解。针对大家质疑疫苗,进而产生接种犹豫或拒接的情况,田锦分别从专业和科普角度予以讲解。她指出,所有的疫苗均经过严格的审查检验,合格后方可使用;通过接种疫苗,相对应的传染病确实是少了,但只要传染源还在,没有抵抗力,就有可能感染患病,不可抱有侥幸心理。
健康知识:
预防接种是把疫苗(用人工培育并经过处理的病菌病毒等)接种在健康人的体内,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,产生抗体,获得特异性免疫。依据工作需要,并与国际接轨,我国引入免疫规划概念,进行有计划预防接种。免疫计划疫苗分为计划内和计划外两类,计划内疫苗由政府免费提供,常见的甲肝、hpv、流感、狂犬病、破伤风等疫苗就属于计划外疫苗,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。
虽然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护从接种第一针疫苗开始,但疫苗并非儿童专利,人的一生中各个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疫苗,通过接种可预防和控制特定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。
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是宝宝出生后24小时需要接种的疫苗。正常新生儿在0、3、6月龄完成乙肝疫苗的接种,宝妈本人是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,为了及时阻断乙肝的母婴传播,出生后应尽快完成第一针接种,同时注射一针乙肝免疫球蛋白。由于早产、低体重、新生儿肺炎等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卡介苗接种的,争取在3月龄内完成接种,3个月内直接补种,超过3个月需先进行结核菌素试验,阴性方可进行补种。
疫苗是人类健康最可靠、最有力的“保护神”之一。大讲堂最后阶段,宣教团队呼吁大家,每个人既有权利通过接种疫苗保护自己,同时也有义务为形成人群免疫屏障尽自己的一份力,让我们携起手来,从出生第一针开始,积极接种疫苗,共享健康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