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课堂

当前位置: 首页健康课堂 → 正文

健康课堂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健康课堂 > 正文

把二舅打残的那一针,到底是什么针?

发布日期:2022-08-01    作者:药剂科 郭菲    来源:     点击:[]

7月25日,一则名为《回村三天,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》的视频登上了B站热门第一,一天内视频播放量高达845万,短短11分27秒的视频浓缩了二舅的一生,在社交平台引起热议。大家讨论的热点聚焦在“拒绝焦虑,治愈人生”“乐观主义精神突围”“治疗精神内耗”,甚至有穿搭博主关注起了二舅脚上的经典款绿色帆布鞋。而作为一名临床药师,我关注的是改变二舅一生的那一针,到底是什么针?神童一般的二舅,为什么打了几针“屁股针”之后腿就残疾了呢?

细看二舅的这张照片,腿部问题最可能的原因是“臀肌挛缩”,臀肌挛缩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、挛缩,引起髋关节功能受限所表现的特有步态、体征。臀肌挛缩常见于儿童时期多次肌肉注射青霉素针剂,但罪魁祸首并不是青霉素,而是青霉素制剂中的溶剂苯甲醇。



苯甲醇的加入可以提高青霉素的溶解度,有一定的防腐的作用,同时兼具麻醉镇痛的作用,可以减缓肌肉注射时的痛感,一种辅料,起到三种作用,因此上世纪七、八十年代期间,青霉素制剂中广泛添加苯甲醇,但随着研究的增多,大家发现肌肉反复注射苯甲醇后,局部不吸收,可能出现水肿、炎症、肌肉坏死,进一步便是肌肉挛缩,最终患儿的下肢出现了一系列的畸形。

介于以上严重不良反应,国家已经禁止将苯甲醇作为青霉素的溶剂,同时对我国含有苯甲醇的注射液说明书进行了检查及修改,要求药物中如果含有苯甲醇,禁止给儿童肌肉注射。

目前还未有成人因注射含苯甲醇制剂引起的肌肉挛缩案例,主要案例均集中在儿童,因此,在患儿用药前,应仔细阅读说明书,注意用药细节,下表为大家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含苯甲醇的注射剂,需要注意的是:含苯甲醇的制剂不可给患儿肌肉注射,但是病情需要时可以进行静脉注射,并不会引起肌肉挛缩。

根据国家药监局发布的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》显示,通过注射给药的不良反应占总数的六成以上。想要避免注射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,就不得不谈谈“注射、口服哪个好?”的问题。您是否有过这样的想法:“感冒了,真难受,吃药太慢,直接去医院打吊瓶,好的快!”“生病了就应该快去医院打针,少受罪!”很多老百姓都认为,打针要比吃药好,实则不然,口服给药是最常见的给药途径,有着方便、安全、经济、患者的顺应性好等优势。对于一些轻症的患者,如普通感冒与腹泻等,选择口服给药就能达到治疗目的;另外,一些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疾病患者(如高血压、糖尿病等),也推荐口服给药。而儿童常见的一些呼吸道疾病,多数都非重症,口服治疗即可,千万不要强烈要求医生为孩子输液治疗。

最后,希望大家关注药品信息,注重药品安全,愿“二舅”的不幸不再发生。

 

Baidu
map